就剩三秒了,还是那句话,中国男篮今年这表现,咱们还能说啥呢。
看着他们打完最后一场比赛,心里那种滋味,怎么说呢,就像你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,最后关头掉链子,那叫一个百爪挠心。这批年轻队员,天赋有,训练也够,可关键时刻,怎么就这么容易被对手牵着鼻子走呢。还是心理素质不过硬,遇到强队就腿软,遇到弱队又容易浪。这可是世界赛场,不是联赛,不是热身赛,每一次对抗都是真刀真枪的。
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,中国男篮就一直没能真正回到世界强队的行列。当年姚明、易建联他们那批人,扛起了多少期望,也确实打出了风采。那时候,我们还能在奥运会上跟美国梦之队打得有来有回,尽管输了,但那种拼搏精神,那种不服输的劲头,是真的能点燃全场。可现在呢,好像我们离那个巅峰越来越远了。
我不是专家,也不是什么篮球评论员,就是个普通的球迷。但每次看到比赛,我都会琢磨,为什么我们培养出来的球员,总是在一些基本的东西上出问题。比如传球的选择,比如防守的轮转,还有临场应变的能力。这些都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,是需要长期积累和大赛经验的。可我们的球员,有多少真正经历过世界顶级联赛的洗礼?有多少在关键时刻能站出来承担责任?
看看那些亚洲的对手,日韩,他们这些年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。他们能够持续地输出有竞争力的球员,有稳定的战术体系。人家怎么做到的?我们不能总是把原因归结到“天赋不够”或者“运气不好”上。人家的球员,一样是千挑万挑出来的,人家的教练,也都是呕心沥血。
我总觉得,我们在人才培养和教练体系上,可能存在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。是不是选材的标准太单一了?是不是教练的执教理念需要更新?我记得前几年,有个国外教练,叫什么来着,好像叫宫鲁迪?他曾经在中国篮坛执教过,也提出过一些改革的建议,但好像并没有被完全采纳,或者说,效果并不明显。
你说,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国家,难道就找不出十个真正热爱篮球,并且有能力在国际赛场上拼搏的球员吗?这听起来就不合理。问题可能就出在,我们怎么去发现他们,怎么去培养他们,怎么给他们一个可以发挥才华的平台。
我记得我大学那会儿,学校的篮球队,虽然算不上专业,但大家训练都很拼。那时候,我们觉得,只要努力,总会有出头的机会。可是好像职业联赛的门槛越来越高,很多有潜力的新人,可能因为一两次失误,或者一个不适合的战术安排,就被埋没了。
而且,我们好像太依赖几个核心球员了。一旦核心球员状态不好,或者被对方重点盯防,整个球队就很难打出有效的进攻。这种“一人球队”的模式,在国际大赛上是非常危险的。一个真正强大的球队,应该是每个位置、每个球员都能站出来,都能为团队做出贡献。
我昨天刷到一条新闻,说的是某个城市的青训体系,好像做得还不错。每年都能输送不少有潜力的苗子。这让我觉得,希望还是有的。关键在于,这种好的模式,能不能被推广,能不能被复制,能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。
我们不能总是抱着过去的光荣不放,也不能总是抱怨现在的不足。时代在变,篮球也在变。如果我们还在用老一套的训练方法和战术理念去应对新的挑战,那结果可想而知。
有时候,看着那些在赛场上拼尽全力,却最终失利的球员,我挺心疼的。他们付出了那么多,牺牲了那么多,最后却换来这样的结果。作为球迷,我们不能只盯着输赢,更应该关注他们背后的付出,以及我们整个体系中存在的问题。
中国女篮今年也打得挺辛苦,虽然最后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,但她们那种拼搏的精神,也是值得我们肯定的。如果说,有什么建议,我倒是觉得,我们需要一个更开放、更灵活的教练选拔和培养机制。那些真正有能力,有先进理念的教练,无论国籍,都应该有机会为中国篮球贡献力量。
我们不能让中国篮球的继续在一些陈旧的思维里打转。我们需要的是改变,是突破,是与时俱进。
你觉得呢,还有多少机会,我们才能看到中国男篮真正站在世界之巅?
东南配资-在线配资门户-在线配资论坛-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